分享到:
网站首页 >> 考研经验 >> 文章内容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简介

来源:武汉大学考研网  作者:武汉大学考研网   阅读:3787[字体: ]

    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0世纪50年代初期建立马列主义教研室,70年代成立政治理论教研室,80年代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教学部。后在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内发展,2011年学校成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建设)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含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建设)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拥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政治学博士后流动分站。

    学院学科优势明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国家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共党史(含党的建设)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学院拥有1个国家教学团队、4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中国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组织的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第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32人、副教授34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0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3名、主要成员8名,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2名、主要成员5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6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珞珈杰出学者2人,珞珈特聘教授3人,珞珈青年学者1人。

    学院学科平台齐全。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拥有 “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武汉大学基地与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中心”。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思想政治教育系,武汉大学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所、刘少奇研究中心、政党研究所、中外德育研究中心、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生命伦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丛》编辑部,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心理咨询实验室、社会调查与统计实验室、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录播室及教学资源中心、网络控制中心、网站开发中心。学院已与美、英、法、德、波兰、日本、俄、韩、比利时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每年均有多名境外知名学者应邀前来讲学或从事学术研究,学院亦有数十人次师生外出进修或学术交流。学院现有学生约500人。

    目前学院全体师生正以“坚持真理、崇尚学术、服务社会、追求卓越”为宗旨,努力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为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而不懈奋斗!

历史沿革: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单位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就设有马列主义教研室。1953年,李达从湖南调入武汉大学任校长后,兼任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
    1960年,学校设立政治系,宗旨是培养马列主义宣传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设有关党史、共运史以及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方面的课程,招收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两个专业的学生。
    1971年,学校成立政治理论教研室,担负全校马列主义公共课教学,下设哲学、政治经济学、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等四个教研室。
    其间,1975年学校在襄樊设立政治系,开课和办学宗旨与1960年同。
    1980年初,学校恢复建立政治理论教研室,后改为马列主义基础部,下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哲学等四个教研室和一个资料室,担负全校政治理论课教学。
    1984年,建立政治学系,在担负全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收全国首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1986年,政治学系分成政治教育系和政治系,前者由担负全校公共理论课的教师和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组建而成,后者并入法学院。
    1993年1月,学校正式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设立政治学系、政治理论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系。
    1999年6月,政治与行政学院整体并入法学院,组建新的法学院,思想品德课程从学校德育研究室转入政治与行政学院,后一起并入法学院。
    2001年1月,学校重建政治与行政学院,设政治与行政系、政治理论系、思想政治教育系和思想品德课部。
    2003年8月,学校组建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设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系、思想政治教育系、政治理论系和公共管理系。
    2011年7月,学校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系。
 
历任院(系)主要负责人
    1953---1957,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李达(兼)
    1958---1959,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刘仰桥(兼)
    1960---1963,政治系,主任:何定华 书记:张焕潮
    1971---1977,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刘德厚 书记:刘德厚
    1980--1983,政治理论教研室(后改名为马列主义基础部),主任:刘德厚 书记:张孝宜
    1984--1985,政治学系,主任:刘德厚 书记:张孝宜
    1986--1992,政治教育系,主任:刘行炎 书记:王长铭
    1993--1996,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刘德厚 书记:骆郁廷
    1996--1999,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罗志刚 书记:孙居涛
    1999—2000,法学院,院长:曾令良    书记:孙居涛
    2001—2003,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谭君久 书记:骆郁廷(2001-2002)丁俊萍(2002-2003)
    2003—2007,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丁俊萍   书记:彭宇文
    2007—2011,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佘双好   书记:杜晓成(2007-2009)谭玉敏(2010-2011)
    2011----,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      书记:谭玉敏

    以上资料由武汉大学考研网为你整理提供,想了解更多武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考研信息资料请点击查看: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考研信息汇总,我们收集整理了武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的考研信息资料供同学们参考。